整理: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媒中心
【市場篇】
風電、水電、光伏……一批新能源重大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隨著我國風電、水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綠色電力正進入千家萬戶,為夏季用電高峰提供有力保障。當前,我國一批新能源重大工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預計將在今明兩年陸續投入使用。
近日,我國首批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發電項目之一——“神泉二”海上風電項目首臺風機順利完成吊裝,為年底并網打下堅實基礎。同樣,被列入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項目的100萬千瓦外送風電項目也在加緊施工,項目投產后,輸送的綠色清潔電力每年能夠代替標煤93萬噸。
黑龍江力爭“十四五”能源產業營收達2800億元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日前發布的《黑龍江省產業振興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能源產業力爭營收達到2800億元,新增煤電裝機容量210萬千瓦時,新能源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100萬千瓦以上,建設全國重要的對俄能源合作基地和運輸通道,2026年能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行動計劃》明確,加快產業鏈協同創新,提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核心競爭力。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建設16萬噸重型擠壓機、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主氦風機成套產業化、精密超精密產業園、25MW雙燃料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大功率風機集成和配套基地等重點項目。在推動打造競爭發展新優勢方面,推動火電、水電、核電、重型裝備、重型數控機床、特種軌道交通等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培育壯大風電、光伏、海工、環保、應急救援等新興裝備產業。支持一重爭創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推進“百萬噸鑄鍛件基地”建設,推動哈電集團等企業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裝備自主化水平。
浙江省天然氣管網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管網
7月12日上午,國家管網集團與浙江省能源集團在杭州舉行浙江省天然氣管網融入國家管網簽約儀式。這意味著被公認為國內最強勢的天然氣省網終于融入了國家管網,標志著“全國一張網”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
目前,浙江省級天然氣管網里程已超過2500公里。國家管網集團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在浙江地區規劃新建省級天然氣管道1600公里、LNG接收站1座,同步實施互聯互通工程,優化省網布局,拓寬能源通道,積極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融合發展和公平開放。預計到2025年,浙江省級天然氣管道總里程將超過4000公里。
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投運
7月6日,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運,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兆瓦級制氫-儲氫-氫能發電的全鏈條技術貫通。
該示范站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額定裝機容量1兆瓦,占地面積7000余平方米,主要配備兆瓦級質子交換膜制氫系統、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和熱電聯供系統、風光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配電綜合樓等,是國內首次對具有全自主知識產權“制、儲、發”氫能技術的全面驗證和工程應用。
龍頭水庫建設亟待提速
龍頭水庫,可謂“鎮水重器”,不僅可以作為“大水缸”蓄豐補枯,減少洪旱災害風險,還可以增加全流域梯級水電站發電量,提升電能質量,更好適應電力系統需求。不過,目前,我國龍頭水庫建設速度嚴重滯后。
據了解,受制于征地移民、收益分配和電價機制等因素,我國龍頭水庫的開發進程不盡如人意,影響了江河流域水資源調控能力和梯級水電綜合效益的發揮。業內人士建議,盡快建設一批大龍頭水庫,增加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優化水資源配置,更好發揮水電站綜合效益。
【國際篇】
IEA最新預測:全球石油供應危機出現緩和跡象
國際能源署(IEA)7日13日表示,全球石油供應危機正顯示出初步緩和的跡象,因經濟增長乏力拖累了原油需求,而制裁俄羅斯石油工業所造成的影響也小于預期。
IEA在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分析,石油的歷史性高價已經嚇退消費者,而市場對經濟增長乏力的預期則進一步削弱了需求。
“北溪-1”管道關閉維護加劇歐洲能源困境
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11日起暫時關閉公司負責運營的“北溪-1”兩條天然氣管道支線,進行常規維護。“北溪-1”目前是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該管道關閉維護將加劇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歐洲難以找到合適氣源,若天然氣價格應聲飆升,歐洲通脹將再度加劇,波及民生。
熱浪襲來亞洲多國遭遇“電荒” 依靠核能實現能源轉型道阻且長
7月11日,日本氣象廳說,日本列島受偏西風“蛇行”的影響,各地在6月下旬出現氣溫持續35攝氏度以上的罕見酷暑。之后高溫天氣雖有所緩解,但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很有可能導致酷暑卷土重來,并持續到9月。據悉,日本在7月1日啟動為期三個月的全國節電季,這也是日本時隔七年再次啟動這一措施。
自6月以來,日本、韓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多個亞洲國家都相繼出現了電力危機。多國“電荒”現象背后,全球“能源荒”備受關注。今年,亞洲多國遭遇高溫天氣,如日本東京市中心氣溫一度攀升至36攝氏度以上,韓國全國178個區域中的164個區域發布了酷暑報告,印度最高氣溫一度達到近50攝氏度等。極端天氣頻發,引發全球能源消耗量激增,但目前全球能源仍處于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階段。
德國能源轉型計劃縮水 繼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隨著俄烏沖突持續,歐洲能源供應形勢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7月11日起暫時關閉公司負責運營的“北溪1號”兩條天然氣管道支線,進行常規維護。“北溪1號”目前是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該管道關閉維護將加劇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引發外界對德國乃至歐洲未來一段時間能源供應的強烈擔憂。
德國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能源供應形勢,不得不對此前一系列既定能源政策進行調整,力圖在繼續大力發展可再生綠色能源的同時,適當增加傳統能源供應以應對能源供應緊張的形勢。特別是其在一攬子計劃當中大力推動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的舉措反映出德國對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轉型的堅定決心。
【會員篇】
沈鼓集團與杭氧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來源:沈鼓集團
7月14日下午,杭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毛紹融一行來到沈鼓集團走訪交流,并與沈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戴繼雙,總裁、黨委副書記馬誠,副總裁、首席營銷官馬志宏參加接待。
在戴繼雙的陪同下,毛紹融分別參觀了企業展示廳、遠程監測及故障診斷中心、透平公司生產車間等,實地了解了沈鼓集團近年來在企業改革、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上海電氣鼓風機廠獲印尼項目風機訂單
近日,上海電氣鼓風機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氣鼓風機廠”)成功中標印度尼西亞奧比7×380MW動力站項目三大風機訂單。
該項目將在印尼北馬魯古省的奧比島西部建立紅土鎳礦配套工程,由寧波力勤資源科技與印尼哈利達集團共同投資打造的“一帶一路”重要項目,旨在建立起全球鎳鈷行業的“中國模式”。
陜鼓總包內蒙古某用戶空分項目冷箱順利封頂
近日,由陜鼓總包的內蒙古某用戶空分項目冷箱封頂順利完成。冷箱是空分裝置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冷箱的安裝對整個空分工程具有重大意義。在內蒙古某用戶空分項目現場,隨著冷箱的平穩起吊、就位,標志著62.5米高的冷箱結構順利封頂,為后續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現代工業的基礎原材料,工業氣體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被喻為“工業的血液”。陜鼓潛心研發,經過近十年的工業氣體運營實踐,目前,陜鼓氣體運營規模已達130萬Nm³/h,完成了空分EPC總承包業務100余套。
沈鼓核電與中廣核備件中心簽訂備件采購框架協議
近日,沈鼓集團核電公司與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備件中心簽訂了集團級備件采購框架協議,使雙方的合作向更深層次邁進了一大步。
中廣核備件中心負責中廣核集團核電站備品備件供應與管理,與沈鼓核電合作多年,是沈鼓核電的重要合作伙伴。
【協會篇】
中通協副會長張宗列走訪調研好利閥業
2022年7月4日,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通協”)副會長兼閥門分會秘書長張宗列與閥門分會秘書處工作人員走訪調研了北京好利閥業集團有限公司。
好利集團企業近年快速發展成長,致力于運用工業互聯網思維為客戶提供服務,集研發設計、精密鑄造、機械加工、密封橡膠、閥門總裝、閥門檢測和售后運維為一體,建立全產業鏈工序,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好利集團心系社會,在疫情期間用心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為抗疫提供無償捐助,同時為提升好利新品性能、投入大量資金著力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
通用機械行業2022年上半年國產化鑒定匯總
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呈現擴散點多、面廣、頻發的新特點,部分區域經濟活動受限,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克服諸多發展難題,堅持問題導向,需求牽引,聚焦通用機械行業關鍵領域,發揮聯系行業的紐帶和橋梁作用,積極運用“云會議”“云鑒定”“云評審”等新模式新業態組織協調行業企業、用戶單位以及專家團隊聯合攻關,以服務和協調推動通用機械行業產學研用結合,創新發展,合力解決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的關鍵短板,攻克“卡脖子”問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以及國產化成果應用落地。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覽與傳媒中心匯總2022年上半年通用機械行業國產化鑒定成果,期望以此推動行業上下游協同創新,打通創新鏈與應用鏈,助力通用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制造強國建設貢獻通用機械裝備力量!
通用機械行業市場機遇?(2022年二季度)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各地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各部門針對制造業密集出臺新政,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一批基礎建設、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為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帶來諸多利好。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覽與傳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2022年一季度通用機械行業相關的政策法規、合同簽約、項目開工、工程建設等政策與市場信息,看看通用機械行業將享受哪些政策紅利,看通用機械行業有哪些市場機遇!